培养孩子“亮剑”精神
学会自信、坚强 懂得惜福、感恩
湖南分公司地址:
长沙市芙蓉区晚报大道上东印象b座3012
湖南分公司联系电话:
0731-85352511 18075197866 13688118691
24小时咨询热线:
刘老师:18075197866
良好的核心学习习惯如何培养
[亮剑教育集团] 发布时间:2019-11-08 16:15
凯发k8网页的小编认为,你想让孩子养成核心的学习习惯,那么下面的内容你不得不看。
(一)、"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学生在教师讲读课文之前的预先学习,它是学生自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先预习后上课。 学生对语文课文的预习往往面临两种情况。一是课文编者已经设计好了预习提示(有时教师还要补充一些),这些揭示针对课文的重点疑点,引导学生预习,有较强的点拨作用。学生只要按照这些提示与要求,一一思考完成即可。
这是一种针对性的预习。二是常规性的预习,即不管课文有没有预习提示,都应先按常规预习一次,它的目的在于初知内容,疏通文意。常规性预习虽然没有课文中的预习提示那样有很强的针对性,却是落实课文预习提示的必要前提。如果没有常规性的预习,文中的那些针对性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掌握哪些常规性预习的内容和步骤呢?
1、是了解背景、搜集整理资料。有些文章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或许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为此,学生在课前就应该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上网搜集相关信息,提前查阅课外资料,并进行细致整理,提前浏览,初步掌握。待到课上,可借此搜集整理的资料与同学、老师一起交流。这样的学习才会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既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知识的能力又培养其动手查找资料的习惯,有利于学生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以及作者写作的意图,为学好课文打下基础。
2、是分步朗读。朗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教师而言,它既是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目标;对学生来说,它既是语文能力也是学习方法。 课文一般要朗读,而且应该放声朗读。朗读不仅训练自己的发音,还可以通过语气的变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朗读课文时,可分为三步来进行,佳绩步为初读,对课文内容进行一个整体了解,读准生字、新词;第二步有感情地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理清课文脉络;第三步则是精读,通过细致地朗读、思考,解决课文中的问题。读了三遍后,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是解决文章中的生字、新词、重点语句和对文章层次段落作批注。预习一篇课文,字词句篇是基础,课前的预习可以从读、圈、查、划、抄入手,循序渐进。
(1)读。反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体会语言美,品味句式美,把优美的词句储备在自己的口语语库中,丰富自己的词汇。
(2)圈。课前预习课文时,标好自然段,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用醒目的符号圈出来,以备老师讲课时认真听、仔细记,做到难点突出。
(3)查。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弄清圈出字、词的音、形、义,并将注释写在该字、词的附近,便于在阅读中理解词语,加深印象。
(4)划。划出课文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做到重点突出。
(5)抄。对于课文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或者优美的语句等抄写在积累本上,巩固记忆。抄写的过程中数量可以自己决定。
4、是提出自己的见解,解决课后思考习题。这一步是较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我们根据课文及练习题进行思考。如课文的内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是否能够回答等。当同学们朗读课文的时候,可以带着问题(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进行阅读,看到课文中有问题的答案就直接在书上划出来。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强调的就是动笔对读书的重要性。而实践证明,做读书笔记,对自学的情况进行整理,对语文预习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当读文时,遇到写得好的地方或者自己有专业见解的地方,或是自己不理解的语句、词语,或你认为有疑问的地方,即可在课文边进行批注或是注上标记,如,不懂之处用“?”,重点之处用“△”等符号。
这样,当老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同学们也就容易心领神会了。 这里还要补充的是,在学习预习课文的过程中,由于教学目的和内容各异,学生的情况又有不同,因此,其方法不能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模式,其实不管是用什么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应当是简易实用的、受用的;还应当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更应当顺应小学生爱动的天性,让小学生的眼动起来,嘴动起来,手动起来……在“动”中求知,在“动”中求新。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其创新意识,收到预习实效。真正达到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之目的。
(二)、"听"讲的习惯 小学生正处于知识积累的黄金阶段,课堂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场所,听课又是他们系统学习知识的基本环节,所以要想学好知识就必须拥有良好的听课习惯。针对小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持久性差,经常做小动作,不会倾听别人说话等不良的听课习惯,我采取以下方式逐渐培养。1、随时纠正。小学生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大多数是由于年龄特点决定的,是无意识的。
老师在讲课过程中,要密切关注他们的听课行为,做到随时纠正,不厌其烦地去提醒。 例如:我上课有一句口头禅:“身子坐正,脚放平,让我看到你的眼睛”。每节课上课伊始我都要说上一遍,讲课过程中如果学生做不到了,再加提醒。由于每节课都要说,天长日久,学生不但能背上来,而且我一开口他们就能再心里默念,并且通过自身的行动体现出来。在讲课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突然提高讲课声调,可以直接叫一下走神的学生,可以走下讲台站在学生中间,可以忽然停止讲课,给学生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待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老师身上时再接着讲,也可以喊起一名不认真听课的学生,让他环视一下有没有不认真听课的学生,还可以走到某一名学生身边,或拍拍他的肩膀,或摸摸她的头,用肢体语言示意要认真听课了……
2、表扬典型。著名的教育家詹姆斯说:人性中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好的表扬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例如:老师可以经常表扬那些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时间一长,他们就不知不觉地成了学生们的榜样。老师还可以抓住时机,对那些上课经常不注意听讲,而某一次认真的学生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进行表扬,让他觉得做得好就会被表扬,他下一次可能会做得较好。 小学生的要求其实并不高,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肯定的微笑,一个小五星,一句话语均是奖励表扬。只要我们抓住孩子们的心理,在适当时候给予表扬,一般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3、适当批评。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批评和表扬一样都是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批评总是要指出别人的缺点,如果处理不当,势必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以致产生抵触心理。因此批评必须要有感情作基础和先导,让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批评是想让自己进步的批评,是善意的批评。
①、直接批评。对于活泼开朗的成绩好的学生,根据情况可以直接批评。比如:某某,要认真听课了,你可是同学们的榜样,千万别让大家失望呀!某某,你这样做老师很伤心!
②、间接批评。对于性格较孤僻或自尊心比较强的学生,可以间接批评。例如一次课上,性格很内向的女孩正在折一架纸飞机,我利用讲课间歇说:“我们班的学生听课认真了,既不会开小差,又不会乱说话”,随即抬高声音:“更不会去折纸纸飞机”,说完看了一下那个女孩。只见她连忙把纸飞机塞进课桌里,继而正襟危坐、认真听讲。
4、幽默吸引。对于思想尚不成熟,理解力尚不强的小学生,他们能坐在教室里听课,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强迫式的。他们的感性认识远远大于理性认识,如果想把他们的听课意识由被动变为主动,那么讲课的内容和方式必须是有趣的,他们喜闻乐见的,或者能让他们感到开心的。如果老师能将幽默恰当地运用到教学当中,往往会收到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感情,提高教学质量的功效。 例如:课上有学生问,为什么李佳同学的作文有内容写而且写得好?老师说,因为李佳同学看书多而且积累的多,当她写作文的时候,那些积累在脑子里的好想法好素材好词语好句子等等,都轰隆轰隆从她的脑子里跳出来,摆在她面前一桌子,她就把那些适合用的整理好用在作文里,这样的作文当然好了。学生听得有趣,会心一笑,注意力就集中了。
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幽默,只要能为课堂服务,均可拿来一用。如一次课上,有的同学趴在桌子上,有的同学在悄声说话,这时老师微笑着说“说悄悄话的同学要安静了,不要把趴在桌上睡觉的同学吵醒了。”话音一落,学生哄堂大笑。趴着的学生立即支起了腰板,说话的学生也立即坐好了,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5、坚持不懈。培养学生一种好的听课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老师不但要有信心和耐心,更要有坚持不懈的恒心。别怕麻烦,坚持下去,相信自己一般能成功的。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不光有利于课堂教学,而且关系到学生今后的成长。找对方法,掌握技巧,力争使每个孩子都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并成为一种自然。
(三)、听课"思"的习惯 为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时,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一般来说,教师提出问题后,智力水平高的同学能很快举手回答,但为了照顾到中、下程度的学生,应多留一些时间让大家思考,待已有相当多的同学举手后,再根据情况,让不同层次的同学回答。有时让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回答,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有什么困难,以促进他们开动脑筋想问题。在提问时,避免仅与个别成绩好的同学对话,而置大多数同学于不顾。要注意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可利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多种方法,或在老师的指导下,让一些性格内向、不愿在大庭广众之下提出问题的学生,也有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的机会。
在新课要结束时,我都非常留意学生的疑问,我都留两分钟时间让学生想想,再说一说本节课自己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这样,每天给学生思考,提问的时间,久而久之,他们思考质疑的习惯就能养成了
(四)、"做作业"的习惯 首先教会学生审题,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或错误,往往并非缺少必要的知识,而是缺少必要的习惯和审题技能。要提高作业的正确率,必须下功夫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每次测验或试卷分析,教师都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练习审题,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会审题的方法,养成审题的习惯。
其次,作业评价多元化,享受作业乐趣。《课程标准》提出: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批改学生作业,我不仅用“√”或“×”这两个符号,而且多一把尺子来评价以激励学生作业。
1、采用鼓励性的符号。对于学生的优秀作业,我用盖“真棒”印章方式激励学生。连续3次作业得3颗“真棒”的,我会在班级评比栏中加星,学期结束时统计谁得到的星多,奖励学习用品。学生对星数很感兴趣,努力着把每次作业做好。
2、用语言进行评价。批改作业时,我经常用语言评价学生作业。学生的作业有进步,我的评价是:你的作业做得真好,老师很喜欢。学生把题目抄错了,我的评价是:细心一点,你的作业会更加优秀。学生一题多解,我的评价是:你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
3、开展作业展览。每月开展一次优秀作业展览,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再次,关注个性差异,树立作业信心,学困生的作业,有的题目太难不会做;有的笔头慢作业量大,就不做作业。对于这类学生,我采取优惠政策。让他们减少作业量,或做一些基础性的题目,同时对学困生作业时遇到困难加以辅导。时常督促慢的学生逐渐提高速度。
只要他们作业的态度、速度、书面稍有进步,马上进行表扬,逐步树立他们作业的信心,从而使他们乐于作业。 当然,有些学生因偷懒不做作业的或做得不好的,老师在检查批改是可以准备一本作业批改记录本,边改边记,改完后把记录本给学习委员,学习委员也有专门的记录本,登记号后还给老师,通知并监督被登记的学生订正好作业,交给老师检查。
老师要持之以恒,让学生明白,只要老师记录本里,你的名字未划掉,那么你就必须去做,是逃不掉的。时间长了,学生就会明白:迟早都要做,与其被老师批评,不如按时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