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亮剑”精神
学会自信、坚强 懂得惜福、感恩
湖南分公司地址:
长沙市芙蓉区晚报大道上东印象b座3012
湖南分公司联系电话:
0731-85352511 18075197866 13688118691
24小时咨询热线:
刘老师:18075197866
孩子大发脾气不听话,其实是想对你说……
[亮剑教育集团] 发布时间:2016-06-25 09:09
在与孩子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有很多家长会困惑:
为什么我的孩子总是大吵大闹?
为什么我的孩子总是黏着我,一刻不肯离身?
为什么我的孩子动不动就发脾气,总要和我对着干?
作为家长,常常面对着这十万个为什么,却找不到十万个答案。孩子的这些看上去不可理解的行为其实只是冰山上的一角,而冰山下的部分,才是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动机。如何才能看懂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呢?
现代育儿学基本理念鼻祖阿德勒提出,人的行为都是由目标所激发的。也就是说,人类的每一个行为都是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并获得相应的回报。阿德勒认为,孩子和成人是一样的,都是独立个体,需要得到尊重并被有尊严地对待。
孩子不会去做没有目的和回报的事情,他们吵闹、对抗、叛逆看似是随机而起的,但其实有他自己的目的和道理。当孩子的正当行为没有得到家长的关注,情绪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可能不太会用语言表达出来,只能一门心思地借助那些“不当”行为来获得更多关注。
更可怜的是,孩子在实施这些不当行为时,他并不知道自己内在的具体动机是什么,他只能通过不断地“尝试错误”,在黑暗中摸索。
孩子各种不当行为背后的动机到底有几种呢?通常来说,孩子的“不当”行为主要动机是为了:寻求归属感,以及:寻求权力、寻求自我保护、寻求逃避。
“归属感”是指孩子需要明确知道他在家中地位以及和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孩子需要得到家庭成员(特别是亲近的人)的足够关注。一旦关注不够,孩子心里的那杆秤就会失去平衡,孩子就会借助“不当行为”来增加自己的砝码。
比如,他会操控家人为自己忙碌,让家人为他做他早就会做的事情,或者做些特别服务等等。我记得前段时间我出差较多,回到家里,小女儿见到我就开始什么都不会做了,“妈妈,我不会穿鞋”,“妈妈,我不会刷牙”,等等。孩子觉得,只有我得到特殊服务时,我才有归属感;只有让家长围着我团团转时,我才是重要的。
那么,面对孩子过度寻求关注时,父母应该如何回应呢?
比如,孩子明明看见我们在打电话,却来找我们陪玩,这就是想要获取关注的信号。
以前我们可能会说:“不行,没看见妈妈在打电话吗?走开!”或者说:“好好好,我现在就来。”这两种回应一是指责,二是妥协,都是给孩子负面的关注,会助长孩子的“不当”行为。
或许你可以试试抱抱孩子,看着孩子的眼睛告诉他:“宝贝,妈妈正在打电话,不能被打扰,请给我十分钟,结束后我就来陪你玩,到时我们可以一起读个故事。”
或者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个钟(表),说:“妈妈正在打电话,不能被打扰,看到这个秒针吗?等它转十圈的时候,妈妈就可以结束电话陪你玩了。”
当然,满足孩子归属感需求的治本的方法是要多花些时间陪伴孩子,孩子的种种不当行为说明了我们陪伴的时间不足够。我们要通过更多专注的陪伴来满足孩子对归属感的需求。
很多孩子因为年龄小,无法用正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所以他只能借助于对抗、不听话、发火等来显示其对“权力”的追求,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叛逆”。如果孩子能够借助语言来沟通他对 “权力“的需求,听起来会象这样:
“爸爸,我感受不到自己的权力。你一直把我当成小宝宝,整天发号施令,告诉我做什么、何时做以及如何做。你剥夺了我的决定权,让我无所事事!”
而面对孩子追求“权力”的需求,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给孩子选择,比如:
“你想喝橘汁还是苹果汁?”
“你想饭前做作业,还是饭后做作业?”
有一个9岁的女孩,她的父母都很强势,经常责骂她,总是看到她做的不好的地方,无论女孩做的如何优秀,家长都不鼓励,不认可,因为担心太多的表扬会让孩子骄傲。
可是,这个孩子只有9岁,她感受不到认同,感受看不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后没有办法,只好用小刀在胳膊上划口子,以此来释放压抑的情绪,这就一种典型的“不当”行为,用伤害自己的行为来寻求自我保护。
其实,通过报复来寻求自我保护的孩子都是受害者,他们小小的心灵一直被压抑,被受苦。这样的孩子尤其需要更多的认同与鼓励。
别再一味呵责孩子了,更不要一味的惩罚和反击。给孩子一个拥抱吧,保护她大大的世界和一片小小的天空。
人类的一大本能是:逃避危险。
当孩子感觉自己无法完成某件事,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的时候,往往选择逃避,他们不希望家长对他们有所期望,这时候孩子选择的不当行为是“自暴自弃”。
很多家长面对孩子退缩、自暴自弃的感受是无助、无能为力、甚至绝望,我们反应是放弃孩子,或者责骂孩子:“你这孩子太不像我了”,“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无能!”,而这些话只会让孩子更加感到绝望无助、更加消极。当孩子寻求逃避的时候,他内心的真实声音是,“爸爸妈妈,请不要放弃我,救救我。”
此时,父母要做的事情是,多花时间陪伴孩子,无条件向孩子表达爱和支持,不断肯定孩子的能力,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优点,和他做得好的事情上。